近期,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骨水泥材料团队现场负责人、中科硅骨(东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创始人方灿良获知喜讯,公司自主研发的可吸收人工骨材料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申请事宜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
这款新材料有望于明年进入医疗市场,填补国内市场空白,预计将以现有市场同类产品一半的价格出售,降低医疗成本,为广大患者造福。
一个个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生金的生动案例,正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持续上演。作为实验室首个实现成果转移转化的创新团队,骨水泥材料团队的经验已成为实验室成果转化新机制探索的样本。
【资料图】
高度不到10厘米的小玻璃瓶中,装满外观犹如塑料泡沫的小颗粒物,便是中科硅骨(东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骨水泥”产品样品。
“骨水泥”样品(受访单位供图)
“骨水泥”实际上是一类骨填充材料的别称,通常由粉状物和液体混合搅拌而成,搅拌数分钟后即可凝固,其主要目的是起填充加固作用,因此外界通常称之为“骨水泥”。
该材料注射进缺损位置后,自身可以实现硬化,为断骨接续提供一定的固定和支撑作用,并为骨组织再生提供支持。
作为实验室创新样板工厂培育的创新团队,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骨水泥材料团队于2019年入驻。中科硅骨(东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位于松山湖莞台生物技术合作育成中心内,是实验室骨水泥材料团队成立的产业化公司,企业生产车间如今已经按GMP(良好生产规范)要求搭建起完整的产品生产线。
“目前国内市场上同类材料主要依靠进口,价格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如果未来我们这款产品推向市场,通过价格和技术优势,预计可以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方灿良表示。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于2018年4月完成注册,作为广东省第一批省实验室之一,也是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重要科研平台。
作为实验室首个实现成果转移的队伍,方灿良坦言,早期在探寻成果转化路径过程中,鲜少能在国内找到完整、成熟的经验。虽然国家、省市此前都专门出台政策意见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但缺乏明确具体的实施细则,是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难题之一。
“实验室当时到全国多地的新型科研机构调研,大家都在相互学习,摸着石头过河。”方灿良表示,得益于进入实验室之前,自己在医药领域积累的工作经验,他自然而然想到,科技成果要实现产业化落地,让科技成果所有权从实验室转移到产业化公司,也许是一个有效的路径。
而后,团队积极配合实验室管理部门,在广东省和东莞市的支持下,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定价、与实验室磋商议价、公开公示、签订技术转让协议作价入股等流程,最终完成整个成果转移流程,实现了实验室、团队及产业化公司合理的权益分配。
产业化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往往成为公司成长壮大的核心资产之一,为创新成果真正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了基础。
东莞作为全球闻名的工业大市、制造业之都,无疑成为广东省构筑科技创新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端”。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是东莞、松山湖以及实验室的共同目标。
作为实验室首个实现成果转移、早期缺乏经验参照的队伍,骨水泥材料团队的成功,更得益于地方政府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带来的全方位、全流程保障,其帮助研发团队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移的死亡谷上,牢牢架起一座“铁索桥”。
养鱼先养水,养花先养土。为推动重大原始创新突破和重大成果转移转化,东莞通过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支持实验室以灵活的机制提升研发实力,将团队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至产业化公司,同时采取“先奖后投”的方式,助力科研成果加速落地转化。
同时,松山湖科学城还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探索推行首席科学家制度、科研项目科学家全面负责制,探索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实行基础研究领域科研经费“包干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人才创新创业充分“松绑”。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表示,实验室把80%的收益权奖励给科学家团队,实验室保留20%。“过去两年我们总融资达到6.6亿,这些项目也有一个比较可观的估值,达到30多亿。”他表示。
“在前期产品开发阶段,实验室给予我们一笔风险资金,保障科研队伍的研发工作。更重要的是这里允许队伍有试错行为,即使项目最终没有取得成果,风险也由实验室承担,这在早期极大激励着队伍专注投入研发当中。”方灿良说。
让“缺钱转”变“大胆转”,仅仅是实验室推动成果转化的第一步。为了实现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一方面,实验室受政府的委托,为项目初创公司提供初创融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入;另一方面,实验室还搭建了两个技术转移与产业化专业服务平台,一个是“松山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项目提供从无形资产评估、投融资到投后管理等多方面支持,另一个是“松湖之材产业育成中心”,为初创企业及所形成的产业集群提供基础性支撑服务。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受访单位供图)
像骨水泥材料团队这样的科技创新“拥抱”成果转化的生动案例,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不断上演。目前,实验室还有6个项目正在对接成果转化,涉及金额9000多万元。
截至2023年8月,实验室创新样板工厂已引进25个团队,直接孵化42家产业化公司,其中17个项目融资超7.5亿元、市场估值超40亿元,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孵化的产业化公司已成为东莞培育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