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践行青年大学生参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担当,7月13日至30日,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学院“守护母亲河,传承大河文化”护河宣讲实践团针对大沽河胶州河段开展了“河小青”创新实践活动。活动以清理河道垃圾、开展水质检测、沿河居民问卷调查为主要内容,在对实践和调研结果进行总结梳理、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凝练构建出“3S+1H+1C”理论体系,从学生(student)、学校(school)和社会(society)以及家乡(hometown)、国家(country)层面提出对大沽河的保护工作策略,并在大沽河博物馆面向公众开展宣讲,以理论+数据相结合的有力表达,激发起民众保护大沽河水质,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决心。
大沽河清河行动
7月15日-7月16日,“河小青”们按计划顺利到达胶州市,并分别在胶州李哥庄镇十字桥河段和胶州河荣二村河段开展清河行动,首先对河边的垃圾进行清理,后来继续通过观察与探寻,进一步了解大沽河水质污染与垃圾较多的情况。清河行动开始后,志愿者们化身河流守护者,手拿垃圾袋,沿着河道徒步前进,对沿河垃圾进行清理。随后,团队采集了大沽河河水水样,用于后续水质检测分析。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找苦吃”的新时代青年人的奋斗精神,不惧炎热、积极主动、通力合作,将河道垃圾清理干净,使河岸环境更加清爽亮丽,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环保担当。
【资料图】
志愿者们在进行河道清理
沿岸居民走访调查沽河情况
结束了清河活动后,实践团分别邀请前来大沽河垂钓的游客和沿岸村庄的居民参与问卷调查,对近年来大沽河的生态环境演变,以及附近居民参与大沽河环境治理的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分析,对大沽河的故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深刻体会到居民们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同时更为后续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充分的数据基础。
志愿者向沿岸居民开展问卷调查
水质情况检测和数据分析
团队来到了学校的实验室,并利用专门的水质检测盒对在两河段采集的大沽河水样进行了测试分析,最终得出了大沽河水质的基础数据值,并以此为根据,制作出了大沽河两河段的水质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经过此次分析,同学们对大沽河的生态水质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志愿者回学校后对采集的水样进行检测
大沽河环境保护公众宣讲
来到大沽河博物馆,实践团穿越千年大沽河,领略大沽河流域自然生态、历史文明、民俗风情。在这里,实践团带着前期调研成果和凝练形成的“”3S+1H+1C”理论体系和大沽河两河段的水质情况,结合展馆中大量的照片、标本、模型和实物等丰富的陈列,为馆内游客系统讲解大沽河流域的生态情况,展示大沽河自然面貌和典型生态、历史上的水旱灾害及治理改造大事,突出彰显近年来大沽河治理成就,同时展望大沽河治理后的发展前景,让游客与“河小青”们一起,随着大沽河流域的自然生态画卷,打开认识大沽河自然世界的窗口,以此唤起公众对沽河水质环境保护的重视,并向公众宣传国家针对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知识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正确理念。同时,在宣讲过程中,将大沽河博物馆各分馆的内容与家乡的发展和繁荣紧密结合起来,深刻彰显母亲河对家乡发展的深度联系和精神文化助力。
服务团队在大沽河博物馆内进行参观了解、开展宣讲活动
本次“河小青”创新实践活动,使团队成员们更加明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河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任,纷纷表示将继续做生态环保理念的宣传员,号召广大青年保护母亲河、争当“河小青”,让“绿风尚”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努力营造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为美丽沽河建设奉献青春力量。据悉,“河”我一起,保护母亲河——“河小青”创新实践活动,是由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联合河流守望者环保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河流保护专项活动,面向全国高校征集参与团队,经过申报资料审核、筛选和团队面试,最终在全国确定了20支团队成为2023年高校“河小青”创新实践行动团队,并给予经费支持。
附:2023年高校“河小青”创新实践行动入围团队
关键词: